找到相关内容207篇,用时5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试论佛学“四化”在禅修中的意义和价值

    禅修者(佛弟子)来说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。  2、发大菩提是佛法。禅修除了应有中正不偏的佛学理论作指导外,同时还应有坚固的菩提作行动的指南,也就是说修行的目的要明确,才能达到最极究竟圆满的理想境地——无上佛果,否则便会所修无果。《劝发菩提心文》云:“人道要门,发心为首;修行急务,立愿居先。愿立则众生可度,心发则佛道堪成。苟不发广大心,立坚固,则纵经尘劫,依然还在轮回;虽有修行,总是徒劳辛苦。”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1967838.html
  • 缘起性空及其实践意义

    具有大智故。他们为何又能达到“空即是色”的境界?以他具有大悲故。般若智,大悲心两个方面合起来,即是菩提。大菩萨们正因为能通过缘起的假相而透视到了性空的原理,才没住于生死的。但可贵的是,他们又能以性空为...

    果悟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1991572.html
  • 略谈《成佛之道》之“大乘不共法”感言

    !   (三)佛菩萨的伟大精神与特色   佛菩萨的四无量心是广阔无尽,遵行大众重于个人,社会重于山林,利他重于自利,以不惜身命苦楚,悲济拔苦,舍小趣大与无量回向而为有情牺牲。这正是慈悲为本,菩提为怀的精神。   “菩萨”是发了菩提的尊称,超越一般凡俗的上首(贤明圣哲)。众所周知,大乘是菩萨的总体;菩萨是大乘的代表。本人认为亦可称为“佛门龙像”的根本!值得一提的是,八大人觉经、普贤十大愿王则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6091095388.html
  • 缘起与空性的统一

    人人能做的十善行为基础,以菩提、大悲心,化人生正行而成悲智相应的菩萨法门。换言之,人间佛教的奉行者,理想崇高,行履务实,不好高鹜远,直从基本的做人学起,即人间善行而趣向菩提大道。   缘起与性空,...人间佛教」理念的同道,务必由近而远,由浅入深,逐步地求其实现,化抽象的理论而成具体的信行。印公导师提出:「修持心要:信、智、悲」,也即是大乘菩萨的通途:秉承菩提、大悲心、性空见而行十善。从个人、家庭...

    超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449577.html
  • 邱敏捷著《印顺导师的佛教思想》序

    ”二途,而具足菩提、大悲心与法空慧,直入大乘之)“人间佛教”,就与“纯学术性”的佛教学,不可同日而语,而带着强烈的“实践性格”。这样一来,史学研究者自然会意图在现实的佛教人间,检验其“人间佛教”理论...空大乘,是印公所较为推崇的时段,印公仍语重心长地提醒吾人:“梵化之机应慎!”也许,具足大悲心、菩提与法空慧之“纯度”的菩萨行人,在现实社会中,原就是希有难得的;行在人间的所谓“大乘佛教”,从来就要受限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289874.html
  • 回向之初探

    内容不但提升,且渐渐地发展成:菩提,大悲度众与无所得的回向。  至于回向众生,他们是否真能得到的问题。有认为这是不可能的,如龙树菩萨认为:“是福德不可得与一切众生,而果报可与”,也就是说因地福德的... (二)部派佛教时期之回向义  1.继承阿含之说法  2.有部之菩萨思想中的回向  3.福与寿转变之回向  (三)初期大乘时期之回向义  1.与菩提、大悲心、无所得相应  2.净土法门中所谈的回向 ...

    释印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3445082.html
  • 唐思鹏老师的开示

    我们的菩提种性现行。但在引发的过程中,首先就要从我们内心深处为求佛果故,为利众生故,为得解脱自在故,要发坚固不坏的菩提,而这种坚固不坏的大菩提。就是我们平常以及我父亲常时给善友们讲述的,就是要发上...我们阿赖耶识的潜能,就要开发福德智慧两种慧根福根的潜能。当然这种开发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。第一、首先发大菩提,就是我们刚才讲,种子殊胜。如果没发菩提,没具备种子殊胜,就不能成就殊胜宝藏,就不能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391584218.html
  • 打造人间佛教的文教空间

    菩萨事业。离此三心,尽管主事者是佛教团体──不论出家、在家,均算不得佛教事业。所以,从事佛教事业,首当确立目标、端正动机、讲究方法,使之与菩提、大悲心、空性见相应,那么,所行的一切事行,才真能自利利他,而成为菩萨道的福智资粮。   一、目标──与众生同成佛道的菩提   文化教育是佛法久住世间之所系,可以说佛法本身,即是自觉觉他的觉化教育。广义来说,“世间一切微妙善语,皆是佛说”,所以佛法的教育...

    释传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0544117.html
  • 谈谈菩提心的几个问题

    菩提为依为住,于大乘中修奢摩他毗钵舍那。”释尊(即释迦牟尼佛)于菩树下深观缘起而成等正觉,其后四十余年的说教,乃是令有情依闻正法而起如理思择,由现观诸法如性而断除诸障,达到清净的涅槃境界。而于大乘...瑜伽》所说此四缘、四因、四力都是发起菩提心之方便,因是亲,缘是疏,力是助伴,只有三者结合,才能发起坚固的菩提,正如前面所说,菩提心是“悲等流”,而若欲发起深心大,则必须要对有情生起大悲,而悲心之...

    张化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2148083.html
  • 临终病患的佛法照顾

    恶业以欢喜心来接受,不管是已降临或尚未来到的果报,虔诚恳切地在佛前忏悔,祈求佛菩萨慈悲摄受,证明自己确确实实地已痛彻悔改,更发广大菩提,尽未来际效法佛菩萨不畏艰难,度一切众生。 如此则可“将功赎罪”...禅宗大师虚云老和尚、我的师父东初老人,在他们往生的时候,也都是用念佛的方式。   修净土法门的人,希望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求莲品高升,必须先修忏悔行,发菩提心,方能达到此一目的。拜〈大悲忏〉就是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临终|圣严|助念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3/0743548410.html